根据中国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 50016-2014,2022年版)、《城镇燃气设计规范》(GB 50028-2006)及相关安全标准,气瓶间(如液化石油气、氧气、乙炔等气瓶储存间)一般不允许直接设置在楼上(即建筑的上层),但特殊情况下可采取严格措施后设置。具体规定如下:
1. 基本原则
禁止设置在上层的情况:
液化石油气(LPG)气瓶间、氢气瓶间、乙炔气瓶间等易燃易爆气体储存间,严禁设置在建筑的上层(二楼及以上)或地下室,必须贴邻建筑外墙且位于首层(地面层)。
原因:此类气体密度大于空气,泄漏后会沉积在低处,若设置在楼上,泄漏气体可能沿楼梯井、电梯井向下扩散,形成爆炸危险。
允许例外情况:
非易燃无毒气体(如氧气、氮气、二氧化碳等)气瓶间,在符合以下条件时,可设置在楼上:
建筑为单层或多层(非高层建筑);
气瓶间靠外墙布置,并设有直接对外的泄爆口;
楼板承重、防火防爆措施满足规范要求。
2. 关键规范要求
(1)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 50016)
第4.1.4条:甲、乙类气体(如LPG、氢气)储存间不得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、下一层或贴邻。
第5.4.15条:液化石油气瓶组间应设置在首层,且不得与住宅、重要公共建筑贴邻。
(2)《城镇燃气设计规范》(GB 50028)
第8.5.1条:液化石油气瓶组间必须设在单层建筑内,且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。
(3)《气瓶安全技术规程》(TSG 23-2021)
气瓶存放场所应通风良好,避免密闭空间,高层建筑内禁止设置易燃气体气瓶间。
3. 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案
若因场地限制必须将气瓶间(如医用氧气)设置在楼上,需满足以下条件:
建筑类型:仅限于单层或多层建筑(非高层);
气体类型:仅限非易燃无毒气体(如医用氧气、氮气);
结构安全:楼板荷载需满足气瓶重量要求(通常≥600kg/m²);
防火防爆:
墙体耐火极限≥2.00小时,门为甲级防火门;
设置独立机械通风系统(换气次数≥12次/小时);
配备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;
泄爆措施:外墙设置泄爆窗或泄压面(面积≥0.05m²/m³)。
4. 常见违规案例
违规行为:将液化气瓶间设在二楼商铺、住宅阳台或地下室。
风险:一旦泄漏,气体下沉聚集,遇明火易引发爆炸。
处罚依据:《消防法》第60条,责令整改并处罚款。
5. 建议
优先方案:将易燃气体气瓶间设置在首层室外独立建筑内,与主楼保持安全距离(如LPG瓶组间距建筑≥6m)。
替代方案:使用管道供气(如天然气管道)替代气瓶。
审批流程:涉及气瓶间的设计需提前向当地消防和住建部门报审。
如需具体项目评估,建议委托专业消防设计单位进行合规性分析。